- 发布日期:2024-10-11 23:37 点击次数:194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通过引入孔洞发展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虽然直观有效结构化配资,但一般情况下又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塑韧性、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急剧降低,这方面如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长期以来一直备受材料学界和产业界关注。
记者8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金海军研究员团队最新研究提出,孔洞如果细化至百纳米以下并弥散分布于材料中,它将从有害材料缺陷转变为有益的“强化相”。该团队以金为模型材料研究发现,添加弥散纳米孔可在不损失甚至提高塑性的同时,降低材料密度并大幅提升其强度。
本次研究的纳米孔弥散强化金:a.样品实物图;b.典型扫描电镜照片;c.透射电镜照片;d.三维重构图显示纳米孔的空间分布。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供图
中国科研团队这项用纳米孔强化金属使得金属强度大幅提升的重要进展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
金海军介绍说,研究团队通过脱合金腐蚀法制备出结构均匀的纳米多孔金,将其适当压缩并加热退火,形成一种含有大量弥散分布纳米孔的新材料。微拉伸实验发现,添加体积分数高达5%-10%的纳米孔后,材料屈服强度提升50%-100%,且保持良好的塑性。
本次研究的部分样品塑性甚至优于同等晶粒尺寸的完全致密材料,表明弥散分布纳米孔有助于减轻孔洞周围应力和应变集中,抑制裂纹的萌生。此外,该新材料巨大比表面积也促进表面—位错间交互作用,进而提高强度的同时也提高应变硬化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塑性。
本次研究的纳米孔弥散强化金的力学行为相关示意图。中国科学院金属所/供图
金海军指出,他们的研究表明,特征尺寸低于百纳米的孔洞具有类似于纳米颗粒或纳米“析出相”的强化效应,是一种“零质量、零污染”的新型纳米“强化相”。这一强化方式不仅有助于材料轻量化和回收再利用,且可更大限度保留本体材料导热导电等优异物理性能,有可能在多个领域获得应用。
据了解,发展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是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等关键领域的共同迫切需求,当前材料轻量化一般通过添加更轻的合金元素(如轻质钢中的铝,以及铝合金中的锂)来实现。与之相比,引入孔洞是更为直观有效,且更具普适性的材料减重途径。但一般情况下,少量孔洞的存在即可导致材料的强度、塑韧性、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急剧降低。因此结构化配资,在铸造、粉末冶金、3D打印等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孔洞一般被视为严重材料缺陷而需严格控制并极力消除。(完)
- 股票如何加杠杆 银河证券:目前仍处于多因素共同推动反弹行情中2025-03-18
- 如何加杠杆炒股 11月18日基金净值:平安成长龙头1年持有混合A最新净值0.57292024-12-18
- 炒股金融杠杆网 国际航线恢复滞后、运力过剩,空客预测中国宽体机利用率明年底达到合理水平2024-12-12
- 股票配资如何办理 数字科技赋能 首架C919与亚冬号助力中国东航参展2024珠海航展2024-12-10
- 股票如何融资融券 石破茂再度当选日本首相,专家:政权运营岌岌可危2024-12-03
- 联华证券下载 银河E5提车日记 落地多少钱等了多久 初步感受如何2024-10-12